南方的橘子,北方的柑橘,都是土气所致;所有的药物都有一个状态。
所谓“地气”,是指药材生长所处的生态环境,包括地理、气候、水质、土壤等中药材中山药的功效与作用,影响着中药材的品质和品质。
中药注重临床疗效,注重中药质量,注重地道药材的培育和应用。中药代代相传,探索、驯化、加工、培育道地药材,传承中华文明不朽的“根脉”。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纪录片《本草中国》中“种山药的山药哥”的故事。
“山药”为二皇让路
山药既是滋补食品,又是补气的中药,是药食两用的佳品。我国最早的中药《神农本草》有记载,称其有“补中益气,壮筋,久用目耳,健身轻”的功效。不饿,延年益寿”。
山药也被称为山药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唐朝皇帝称李渔,为避“山药”而改用山药,宋英宗称赵术,为避忌讳,改用山药。 “山药”为唐宋二帝让路,成为“山药”。
受李时珍影响,此言广为流传。事实上,山药的名字由来已久。孙思邈在《救急千金方》中指出:“生山药名山药,秦楚之间名玉烟。”山药和山药这两个名字的历史源远流长。共存。
淮山:易煮,细如铁棒
山=药材种类繁多,河南怀清附的品质最好,所以山药通常被称为淮山药(或淮山药)。药用时,通常将其晒干切片,加工产品有炒山药和生山药。淮山与地黄、牛膝、菊花并称为“四大淮药”,久负盛名。
淮山和普通山药的主要区别在于淮山很容易烹调。当地人在卖淮山时,通常会自带锅来现场表演。真正的淮山可以在七分钟内煮熟。此外,这种山药韧性强,可连续弯曲成弧形,细如铁棍,故称“铁棍山药”。
药食同源,药补不如食补
中医认为,山药味甘平。 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“补肾气,健脾胃,止泻痢,化痰利水,润肤发毛。”
山药临床应用具有“行气不滞,滋阴不腻”的特点,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,上胃气吐,咳嗽气喘。对肺虚、肾虚腹泻、口渴、肥胖等疾病疗效更佳。六味地黄丸、七菊地黄丸、归脾汤、参苓白术散等许多滋补方剂中都含有山药成分。
营养分析表明,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、糖蛋白、氨基酸、粘液、胆碱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其中所含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,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;其中所含的脱氢表雄酮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,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的作用。
从明代流传至今的长寿食品“八珍糕”,是用山药、山楂、麦芽等8种中药磨成细粉,用米粉做成的糕饼。 食疗对少食腹胀、面黄肌瘦、便溏腹泻等症状有显着疗效。
山药食疗养胃保健
日常生活中山药的吃法有很多种,粥、汤、炒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简单易操作的山药减肥食谱,好吃、营养、滋补、健康!
山药扁豆莲子粥
白扁豆15克,山药15克,莲子15克,粳米50克。四种口味熬成粥。
此粥健脾止泻,用于脾虚泄泻、心悸等症。
山药绿豆汤
山药洗净,刮去外皮,剁碎,捣成糊状备用。绿豆洗净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水,中火煮沸,转小火煮至熟烂成花状,加入山药糊,继续文火煮10分钟,离火后加入蜂蜜,拌匀成汤即成,早晚食用。
此粥清热解毒,益气降压,主要用于治疗肝火炎型高血压。
山药虾皮糊
山药洗净,刮去外皮,剁碎,剁成细粉,盛入碗中备用。将锅放在火上,加适量水,中火煮沸,加入洗净的虾皮、黄酒、葱花、姜末中药材中山药的功效与作用,继续炖10分钟,加入山药糊,搅拌均匀文火煮至沸,加盐、味精、五香粉拌匀,早晚食用。
此山药膏可滋养血管,补肾降血压,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。
山药黑鸡血汤
山药15克,玉竹9克,麦冬9克,枸杞12克,乌鸡120克。先将煮好的鸡肉放入锅中翻炒,然后加入高汤或开水;水烧开后,将肉捞出放入汤锅中,将洗净的药材放入锅中,中火后将汤倒入锅中,小火炖9分钟;上菜前加入调味料。
此汤能补肝血,健脾脾,养肺阴,尤其适合气阴两虚的人食用。
山药虽好,但这类人不宜常食
需要提醒的是,山药虽好,但不适合所有人长期服用。以下人群需要注意:
1.山药中的淀粉含量较高,胸腹饱胀、大便干燥、便秘者最好少吃;
2.山药味甘辛辣,体热易上火的人少吃;
3.糖尿病患者一次不宜吃太多山药,吃山药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;
4.消化性溃疡、肝硬化患者宜采用蒸、炖的方法,忌炒、醋发酵;
5.肠胃不好的人吃山药时,不要同时服用小苏打等碱性药物,以免山药中的淀粉酶失效;
6. 山药中的薯蓣皂苷可以合成睾酮、雌激素等性激素。因此,男性前列腺癌患者和女性乳腺癌患者不宜食用。
本文编译自:纪录片《本草中国》第6集《根脉》、《中国药典2020版》、《中国中医药报》。图片来源:互联网。本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的目的而分享。本文所涉及的各种食疗方、方剂、方剂,仅供参考和学习,不作为方剂使用。服药前请听从医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