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“强”不只是说说而已。 “小强,小强地蟑螂的功效与作用,你怎么了,小强?小强,你不能死!我和你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,我们一起风雨同舟这么多年,我一直在教书把你当成我的亲生骨肉养大,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”,说实话,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蟑螂周星驰主演的电影《唐伯虎点秋香》,小时候只觉得这只叫小强的甲虫很可爱,再加上星野的表演,显得很搞笑。 .
后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动物知识的热爱,又从百科全书中看到了这种昆虫。但那时我对这种虫子的印象还不是很深,无意中在路边的一家报刊店看到了一则杀蟑药的广告。直到长大后,在媒体上看到了更多关于蟑螂的事情,尤其是蟑螂灾难的新闻,我才第一次意识到“小强”的原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。
真的很强大!
与人类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出生时间不同,蟑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亿年前的石炭纪3.。在此插一句,石炭纪之所以命名,是因为当时气候温暖湿润,环境极其适合植物的生长。我们知道,煤是由几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植物形成的。据推测,这一时期其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0%以上,故名。
不过,对于这一说法,学术界仍有一些不同的声音。反对者认为,这些古代蜚蠊与现代蜚蠊在生理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。根据化石的信息:与现代蟑螂不同的是,它们在里面产卵,这些古老的生物有更长的外部产卵器。因此,一些学者抓住这一典型差异,认为这些古代蜚蠊与现代蜚蠊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。
除了否认前者外,他们还在化石的基础上指出——最早的类似现代蟑螂体内产卵器的化石出现在白垩纪早期,后来通过分析,他们认为蟑螂应该至少起源于侏罗纪。
由于出生时间太长,这里不赘述哪个解释更靠谱,把焦点重新回到现代生活的蟑螂身上。已发现的蟑螂约有4600种,其中约30种生活在人类附近。蟑螂和人类的关系不是现代的事情,而是自古就有的。同时,与目前的情况类似,蟑螂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文化中的害虫,尽管绝大多数蟑螂物种是无害的。已知只有四种广泛分布的物种被认为是害虫家族。
小强的生存已经不能用强弱来形容了。个人认为,最合适的修改应该是“无处不在”。无论是炎热的赤道还是寒冷的极地;无论是荒凉的丛林还是繁华的街区;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它们活跃在茂密的植被、腐烂的树干、树顶鸟儿的巢穴、砖石砌成的人类住区、肮脏的下水道等,几乎在所有的土地上,无论有形或无形。有些物种甚至适应生活在水边。呼吸是通过腹部顶部刺破水面完成的,到了吃饭的时候胸膜内夹带一个气泡,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根氧气管。在水中寻找食物。
要无处不在,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。我们知道,想要繁殖,就得有个受孕过程,蟑螂也不例外,但不同的是,雄性蟑螂一生可以多次交配,而雌性蟑螂只需要与“男人”发生性关系“一次实现终身产蛋。和母鸡下蛋类似,未受精的雌性蟑螂也能产卵鞘,但不能孵化后代。
蟑螂有上千种,包括两种繁殖方式,一种叫胎生,一种叫卵生。这里所说的胎生并不是哺乳动物中的完全胎生,而是母体先将卵产在一个薄而柔软的卵壳中,然后将卵壳拉回母体,直到若虫孵化(通常蟑螂的幼虫阶段称为若虫) ,体积小,颜色为白色)。
卵生动物可分为两类。第一类与胎生情况类似,只是缺少将卵鞘重新融入体内的过程。必需的营养物质,直到若虫孵化,卵鞘才会脱落。与第一种相比,第二种情况更为直接。雌性蟑螂产下卵鞘后,只携带一小段时间,整个卵鞘是在隐蔽的地方生产的,比如浴室阴暗潮湿的角落,杂货的储藏室。被堆叠。事物之间,等等,不容易找到的地方。这种卵鞘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,它的胚层坚硬,内部富含水分和养分。不仅耐高温、耐旱,还耐寒,同时还能防止鸡蛋内水分的蒸发和异物的侵入。这种隔离使得普通杀虫剂对它们毫无用处。
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,蟑螂在外观上通常并不罕见,尽管个体可能因物种而异。坚硬的外骨骼充当盔甲,保护内脏,而蜡质物质附着在表面,有效地起到防水服的作用。腹部分为十段,每段有一对呼吸孔,相当于我们的鼻孔,但呼吸不靠肺的输出,而是靠气管,与每个呼吸孔相连,腹部肌肉有节奏的收缩促进空气。直接进出体内,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。有了这种独特的结构,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他们的一生中气喘吁吁是什么感觉。然而,也不是没有例外。人们认为,当一些体型较大的个体呼吸时,全身肌肉组织的收缩会迫使一些空气排出肺部,这也被认为是一种辅助呼吸方式。
另外,和很多昆虫一样,蟑螂有三对有力的腿,长度从前到后逐渐增加,而且腿上还有一些刺,人们推测这些刺是用来帮助蟑螂爬行的物件地势险要,受此启发,在机器人的研制中,尤其是军用机器人的研制中,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复杂战场地形,科学家们借用了这一结构特征进行了机械腿的设计。添加荆棘。
和蚂蚁一样,蟑螂是群居的群居昆虫,但蚂蚁的分工更精细,各司其职,而蟑螂的行为更像是一群人。但这次聚会绝不是一团糟,尤其是在吃饭和躲藏方面。
它们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从众心理,当一个区域内有足够多的蟑螂达到临界数量时,个体蟑螂的行为就会受到群体决定的影响。整个团队都会向一个方向移动,寻找食物或隐藏,即使不是在他们更习惯的黑暗角落,而是在阳光直射的地方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蟑螂都怕光。虽然蟑螂主要在夜间活动,但一旦暴露在光线下就会逃跑,但也不例外。有一种亚洲小蠊,虽然在夜间也很活跃,但像飞蛾一样,会变光。明亮的灯光也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。
群体之间的这种统一行动可以用蚂蚁的点对点信号来解释:足够多的个体沿途释放信息素,向后来者发出信号,在哪里可以找到美味的食物和水,逐渐形成一个集群。至于聚在一起寻找藏身之处的原理,估计原理都是一样的,都是从简单的个体互动中产生的。
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分布广泛、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小蠊分为两组。实验组在单人间享受VIP待遇,对照组继续维持集体生活。很长一段时间后,两个实验组表现出不同的行为。对照组成员的习惯没有改变,一切都和以前一样。相比之下,孤立实验组的进食时间较短,日常活动较少。相反,他们更愿意呆在熟悉的角落,而不是勉强。如果此时离开家,放入异性蟑螂,识别时间也会变长。
据此,人们推测,长期出群的蟑螂,其新陈代谢等指标可能低于正常水平。作为社会生物,以人类为例,如果一个人长期离开社会,远离人群,其社交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,以至于任何闯入生活的陌生人都会有一种距离和克制。这同样适用于蟑螂。因为要知道,社会群体不仅仅是许多个体的定量集合,还包括个体之间的互动。
之所以能得到“小强”的绰号地蟑螂的功效与作用,除了星野电影的宣传效果外,就是因为能够适应各种极端条件下的环境,更不用说正常情况下的生存繁衍了条件。首先,上面提到的独特的呼吸系统,让它即使在被斩首后也能存活一段时间。当然,这种存活可能是无意识的,但无论是断头还是残体,细胞都不会立即死亡,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大多数生物赶上。曾经有人将蟑螂放在无氧环境中,但蟑螂在密闭空间内以“无人”的状态活动了40多分钟。
其次,从食谱上看,蟑螂是完全的杂食性昆虫,这里所说的“杂”远远超过熊等杂食性。在我们对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事物的概念中,蟑螂眼中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。除了水果和谷物等常规食物外,纸、胶水、头发,甚至人类的痰液都可以成为蟑螂的美味佳肴。这种看什么都吃的奇怪能力,而且确实可以消化,让蟑螂这辈子几乎不可能体验到饥饿的滋味。即使在研究试验中禁食一个月后,它们也可以依靠极其有限和基本的资源生存。
这种惊人的生存能力让人们有理由相信,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,一场威力足以毁灭地球的世界核战争真的爆发,或许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将不复存在,但蟑螂有很大的机会幸运地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并接管地球。除了呼吸和进食的正常运作外,蟑螂作为昆虫的抗辐射能力也高于脊椎动物。虽然这个特性在昆虫界并不奇怪,但确实比我们更“自以为是”。人类要强大很多倍。
虽然蟑螂有数千种,但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只有大约四种。但这并不能阻止蟑螂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棘手的城市卫生害虫之一。正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,蟑螂在与人类的斗智斗勇中并不总是处于劣势,有时甚至会略微压倒人类。
不要小看这只黑色的小甲虫。由于它们的快速移动和杂乱的食物,它们的前脚很可能刚刚爬过马桶,而后脚已经滑进了厨房。这不是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的“吃脏了就没有病”。它们携带40多种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。常见的有麻风、鼠疫、痢疾、肠胃炎、肺炎、哮喘等疾病,比如引起食物中毒是不成问题的。同时,蟑螂不仅对食物的选择似乎“冷漠”,而且“随心所欲”地排泄,甚至边吃边拉都是家常便饭。
如果它只是传播疾病,那也没关系。蟑螂还有一套原始的咀嚼口器,可以咬各种可口的物品。大”。如果扩大到工厂的范围,会造成更大的破坏,尤其是各种轻工业,比如污染原材料,啃咬成品。更不寻常的是,蟑螂还入侵了电力系统和公共交通。导致地铁等公共交通停运,电力系统突发短路事故,更大范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。
为此,人们用各种手段来对付蟑螂,不仅用大蒜、薄荷等气味强烈的植物作为驱虫剂,还试图利用蟑螂的贪食特性制作各种“捕食陷阱”。由于花样繁多,这里只介绍一种我个人认为很有趣的机关。
找一个瓶壁光滑而深的瓶子,在瓶身周围设置一些障碍物,让蟑螂更容易爬到瓶口,并在瓶子里放一些剩下的啤酒。然后把它放在蟑螂出没的地方。酒的这种挥发性香气对于美洲大蠊来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味道,但它并不是灵丹妙药。对于看惯了美味啤酒场景的德国蟑螂来说,根本就没有兴趣。 .
好吧,说真的,你目前靠什么来预防蟑螂?有机氟、有机磷等化学制剂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治方法。虽然效果显着,但缺点也越来越突出。首先,化学药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和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,虽然这种影响可能看起来很小;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,存活下来的蟑螂会产生“一代比一代强”“蟑螂的抵抗力,把人类拖入了恶性循环的恶性循环:更多致死的杀虫剂不断问世,蟑螂的抵抗力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,而“矛与盾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。时间会变得棘手。
这里可能有人会问,既然环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那么时髦的生物防治法能帮助根除它吗?现在,已经发现了一种可以寄生蟑螂的黄蜂。当这只黄蜂发现一只蟑螂时,它会先攻击蟑螂胸部的神经,使其暂时麻痹,然后再攻击它的头部,使其进一步丧失行动能力,从而成为任由黄蜂摆布的“悬吊木偶”。将它拖回蜂巢中,新孵化的幼虫就会以挥之不去的蟑螂为食。或许这一发现将成为未来防治蟑螂的主要方法。最大的优点不用说,环境污染为零,但缺点也很明显——成本高、效果慢、需要回火。
蟑螂本身有很多坏习惯,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。作为在地球上繁衍了亿万年的生物,它对我们一点贡献都没有吗?不是这种情况。蟑螂凭借摄食简单、繁殖快的特点,成为实验室研究的常客。蟑螂除了生物钟、信息素、交配繁殖等生物学研究外,还具有社会特征,因此经常被社会使用。解读孤独感和社交互动的行为实验。
而作为地球生物的代表,几只蟑螂也随飞船飞到了太空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蟑螂在这个过程中交配。这种浪漫的“高空拍摄”也有幸成为第一个在太空繁殖的陆生生物。
虽然蟑螂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不是很受欢迎,但这并不妨碍蟑螂出现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的食谱中。野生蟑螂虽然携带大量病菌和寄生虫卵,但生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蟑螂,煮熟后是一种健康的高蛋白美食。在以昆虫为食的饮食习惯比较盛行的墨西哥,当地居民会把蟑螂的头和腿去掉,把剩下的部分煎一下,做成特色菜。在我国,蟑螂的进口价值得到充分发挥。这里所说的进口,并非依靠中国厨师的手艺,而是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。
我国古代《神农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许多著名医书都记载了蟑螂入药。中药多将蟑螂磨成粉,用于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肿,对昆虫叮咬也有很好的疗效。
近代抗战时期,作为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支出国的中国军队,中国远征缅甸部队在边境与日本作战时,由于后勤不足,严重缺药。支持。当士兵们血战受伤或在丛林中遭遇昆虫叮咬和蛇咬时,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“野蛮方式”,利用当地材料,捕捉几只躲在腐烂断木中的美洲蟑螂,将它们粉碎,包扎伤口,这种方法看似很粗暴,但效果显着,很多士兵即使得不到及时治疗也能避免伤口感染。
蟑螂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如何预测地震灾害。这种源于自然的破坏性灾难,往往因事前预测不准确、事后救援困难等原因,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难以承受的伤害。暂且不说全世界,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多次毁灭性地震,给整个民族留下了悲痛的回忆。事实上,地震的重要性并不是从近代开始的。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地震动的“怪脾气”,把握地震动的“脉搏”。地震仪是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,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。
与人类工具不同,蟑螂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活化石,见证了无数的地球变化,包括火山、地震、海啸和台风。他们必须拥有独特的秘密才能生存到今天。的所有秘密,都在它的尾巴上。
别看小蟑螂和它们较小的尾须,但上面有很多文字。尾巴上大约有2000根丝状毛发密密麻麻,这些毛发的根部构成了一个高度灵敏的“微型震动传感器”。就像地震仪,当某个方向有振动时,这些小毛毛会敏锐地捕捉到信息,但比地震仪更先进,地震仪只是对某个方向的振动最敏感,蟑螂不仅能感觉到振动的强度。弱,对源方向的识别更精确。通常在大地震之前,总会有一些轻微的震动信号。这种源自地底深处的震颤,人类根本感受不到,但蟑螂尾巴上敏感的毛发却能清晰地在地震前四小时感知到。
因此,人类正以蟑螂为师,对其进行详细研究,并采用仿生概念,试图复制蟑螂尾须的功能,试图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地震仪。可以期待,如果未来哪天真的能有这么高精度的地震仪,一定能帮助更多的人避免更多的自然灾害。
最后,我用美国歌手麦当娜的一句话作为对“小强”的评价,也作为文章的结论:
“我是一个幸存者,就像一只蟑螂,你永远摆脱不了我”。
[我的原创文章。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的权利受到侵犯,请发私信告知删除。 ]